“新农人”玩转智慧农业 农业生产有“智”又有“质”
“新农人”玩转智慧农业 农业生产有“智”又有“质”
“新农人”玩转智慧农业 农业生产有“智”又有“质” 央视网消息:5月中下旬,正是中稻(zhōngdào)播种育秧的关键期。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(píngnánxiàn),多个育秧工厂都在加紧作业,为即将全面铺开的水稻插秧工作加速做准备(zhǔnbèi)。
在福建(fújiàn)宁德市屏南县的一家育秧工厂,自动化育秧流水线(liúshuǐxiàn)正在高速运转。村民们将秧盘整齐地摆放在流水线起点,在传送带的带动下,填充营养土、洒水、播种、覆土等环节紧密衔接、一气呵成。仅需短短(duǎnduǎn)几秒钟,一个标准(biāozhǔn)秧盘就制作完成。
播好种的秧盘(yāngpán)被整齐码放,随后就送入暗室进行催芽(cuīyá)。催芽完成后,这些(zhèxiē)秧盘会被转运到智能化育秧棚中,进行集中培育。育秧棚配备有自动温湿度调控系统,可以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,还(hái)能根据气候变化(qìhòubiànhuà),通过调控棚膜来控制光照和通风、喷淋系统,让秧苗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生长。
经过20天的集中培育,秧苗就可以“出厂下田”了,这比传统育秧方式节省(jiéshěng)了约20天的时间(shíjiān)。
当地在落实(luòshí)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,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、插秧(chāyāng),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,助力水稻(shuǐdào)生产提质增速。
据了解,2025年(nián),屏南县(píngnánxiàn)计划种植中稻10.3万亩。从5月下旬开始,插秧工作将陆续(lùxù)展开。 “95后”女飞手徐素慧 我在农田“开飞机”科技助农保丰收
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,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在山东青岛平度市,就有一名“95后”姑娘(gūniáng)徐素慧,成为农户们(men)争相预约的植保无人机飞手(fēishǒu)。她操作的无人机,飞得又快又准,凭着勤奋和努力(nǔlì),她让农民们的田间管理变得更轻松高效。
见到徐素慧时(huìshí),她正在向种植户详细了解麦苗长势和现场(xiànchǎng)环境,为接下来的飞防作业做准备。
伴随着一阵阵(yīzhènzhèn)旋翼转动声,植保无人机在徐素慧的操作下腾空而起,沿着稻田匀速飞行,机身下喷淋出白色的雾化农药,均匀地(dì)洒向稻田的每一处角落。操作无人机不光是动手,也非常考验脑力,一些地块不规则,地头上还有电线(diànxiàn)或者树木,飞手(fēishǒu)需要时刻保持专注,避免发生(fāshēng)碰撞。
2023年,在父亲的(de)支持下,专修电子机械的徐素慧辞去电子厂工作,返乡成为一名“新农人”。由于对机械比较感兴趣,她开始学习如何操作农田无人机。刚开始,操作不熟练,无人机经常失控损坏。有时无人机的保险(bǎoxiǎn)额度都用完了(le),维修设备只能自己掏钱(tāoqián)。
好在她咬牙坚持了下来,在飞防作业更加细致认真,把操作的难点、易错点都详细记录下来(jìlùxiàlái)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操和经验积累,她很快成为(chéngwéi)周边几个(jǐgè)村的指定飞手。
这几年,选择无人机飞防的农户越来越多(duō)。每年5月至9月是徐素慧最忙的时(shí)候,晚上经常要忙到10时左右。2024年一年,她的作业天数(tiānshù)是160天,喷洒农药1.7万多亩。
虽然(suīrán)风吹日晒很辛苦,但收入不错,还能服务父老乡亲,徐素慧心里很满足,家人们也(yě)都很支持。
随着新技术(jìshù)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,一系列新的职业从无到有快速(kuàisù)生长,像徐素慧这样的“新农人”,正成为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新生力量。
编辑:杨书杰 责任编辑:刘亮(liúliàng)

央视网消息:5月中下旬,正是中稻(zhōngdào)播种育秧的关键期。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(píngnánxiàn),多个育秧工厂都在加紧作业,为即将全面铺开的水稻插秧工作加速做准备(zhǔnbèi)。

在福建(fújiàn)宁德市屏南县的一家育秧工厂,自动化育秧流水线(liúshuǐxiàn)正在高速运转。村民们将秧盘整齐地摆放在流水线起点,在传送带的带动下,填充营养土、洒水、播种、覆土等环节紧密衔接、一气呵成。仅需短短(duǎnduǎn)几秒钟,一个标准(biāozhǔn)秧盘就制作完成。

播好种的秧盘(yāngpán)被整齐码放,随后就送入暗室进行催芽(cuīyá)。催芽完成后,这些(zhèxiē)秧盘会被转运到智能化育秧棚中,进行集中培育。育秧棚配备有自动温湿度调控系统,可以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,还(hái)能根据气候变化(qìhòubiànhuà),通过调控棚膜来控制光照和通风、喷淋系统,让秧苗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生长。

经过20天的集中培育,秧苗就可以“出厂下田”了,这比传统育秧方式节省(jiéshěng)了约20天的时间(shíjiān)。

当地在落实(luòshí)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,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、插秧(chāyāng),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,助力水稻(shuǐdào)生产提质增速。

据了解,2025年(nián),屏南县(píngnánxiàn)计划种植中稻10.3万亩。从5月下旬开始,插秧工作将陆续(lùxù)展开。 “95后”女飞手徐素慧 我在农田“开飞机”科技助农保丰收
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,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在山东青岛平度市,就有一名“95后”姑娘(gūniáng)徐素慧,成为农户们(men)争相预约的植保无人机飞手(fēishǒu)。她操作的无人机,飞得又快又准,凭着勤奋和努力(nǔlì),她让农民们的田间管理变得更轻松高效。

见到徐素慧时(huìshí),她正在向种植户详细了解麦苗长势和现场(xiànchǎng)环境,为接下来的飞防作业做准备。

伴随着一阵阵(yīzhènzhèn)旋翼转动声,植保无人机在徐素慧的操作下腾空而起,沿着稻田匀速飞行,机身下喷淋出白色的雾化农药,均匀地(dì)洒向稻田的每一处角落。操作无人机不光是动手,也非常考验脑力,一些地块不规则,地头上还有电线(diànxiàn)或者树木,飞手(fēishǒu)需要时刻保持专注,避免发生(fāshēng)碰撞。

2023年,在父亲的(de)支持下,专修电子机械的徐素慧辞去电子厂工作,返乡成为一名“新农人”。由于对机械比较感兴趣,她开始学习如何操作农田无人机。刚开始,操作不熟练,无人机经常失控损坏。有时无人机的保险(bǎoxiǎn)额度都用完了(le),维修设备只能自己掏钱(tāoqián)。

好在她咬牙坚持了下来,在飞防作业更加细致认真,把操作的难点、易错点都详细记录下来(jìlùxiàlái)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操和经验积累,她很快成为(chéngwéi)周边几个(jǐgè)村的指定飞手。

这几年,选择无人机飞防的农户越来越多(duō)。每年5月至9月是徐素慧最忙的时(shí)候,晚上经常要忙到10时左右。2024年一年,她的作业天数(tiānshù)是160天,喷洒农药1.7万多亩。

虽然(suīrán)风吹日晒很辛苦,但收入不错,还能服务父老乡亲,徐素慧心里很满足,家人们也(yě)都很支持。

随着新技术(jìshù)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,一系列新的职业从无到有快速(kuàisù)生长,像徐素慧这样的“新农人”,正成为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新生力量。
编辑:杨书杰 责任编辑:刘亮(liúliàng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